•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吴秀波,刘涛,李晨,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翟天临,张芷溪,王劲松,王东,肖顺尧,檀健次,章贺,刘欢,杜奕衡,曹磊,来喜,陆思宇,王仁君,陆妍淇,黄俊鹏,王伯昭,许还山,褚栓忠,张志忠,李佑伟,张逗逗,蒲萄,陈喆伦,韩东,时光,陈之辉 

    导演:张永新 

    猜你喜欢

    • 更新至第12集

      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

    • 更新至第14集

      这就是爱情

    • 更新至第16集

      少年巴比伦2024

    • 更新至第21集

      微暗之火

    • 更新至第06集

      生活在别处的我

    • 更新至第32集

      哈尔滨一九四四

    • 完结

      天才基本法

    • 更新至第03集

      新生2024

     剧照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2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3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4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5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6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6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7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8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19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代枭雄曹孟德(于和伟 饰)在逐鹿的群雄中间声名鹊起。他将落难的献帝刘协接到许都,以天子威名号令诸侯,更渐渐滋长着一颗霸主的不臣之心。在毫不留情地铲除异己的同时,曹丞相遍觅孝廉贤良,唯才是举,从早期的荀彧,到之后的荀攸、杨修(翟天临 饰),均进入幕府一展才华。是时,河内司马家的老二司马懿(吴秀波 饰)韬光养晦,隐姓埋名,为避免曹操的征召宁肯自断其腿。后在世子曹丕(李晨 饰)恳切的邀请下,他成为曹丕的幕僚。为争夺世子之位,曹丕和弟弟曹植展开明争暗斗,而他们各自的幕僚司马懿和杨修也卷入连番智斗之中。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樯橹灰飞烟灭。老一辈的英雄黯然落幕,新一代的智者勇士将在未完的乱世中继续宿命的缠斗……

     长篇影评

     1 ) 息争息辩,关于历史,剧中已有回答。

    静下心来看剧,或许能够发现更多的东西。第一集最后,主创们借司马懿和杨修之口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且看其间对话:

    司马:在下司马懿,并不想和杨公子争执……我弟弟读的书并没有读错。
    杨:那我且问你,究竟是读了何等奇书,才断定司马迁和郑玄错了?
    司马:在下才疏学浅,司马迁和郑玄都是圣贤,但难道这圣贤就不会犯错吗?咸有一德文章是说,天道无常,为君者应当经常修德,以保住君位,若停止修德,就会失去君位,这正是孔子春秋之微言大义,也正是其编纂尚书之主旨,这是其一。
    杨:符合春秋大义并非就是尚书原作,趋炎附会也并非治学之法。司马公子,你光求学识之心固然不错,但治学乃是厚积薄发之事,纵然你不能博闻强记,有所开创,也莫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司马:多谢杨公子教导,在下以为,当此乱世,文章书简已遗失大半,我辈治学,就是要从残章断简中重塑文明,上合圣贤之精神,下利国民之策略,绝不是断章摘句,相互争斗,这篇文章,上可规劝君王,下可教导庶民,就应当流传于后世,研究注疏,怎么能说是做无用之功呢?学识对错不仅仅在乎于文字,更关乎于态度。

          《尚书》之比于《三国演义》,时人之伪作之比于《军师联盟》,这个姿态已然够低。更何况,真正的三国乱世已尘封于历史黄土之下,《三国演义》难道不亦为“时人之伪作”吗?
          《尚书》,以劝勉君王进德修业为旨,咸有一德一篇,即便为伪作,仍传递尚书之精神;《三国演义》,以颂扬忠勇仁义为旨,《军师联盟》若能呈其所贵,亦不失为佳品。
            主创们心气儿不低,最后那句“对错不仅仅在乎于文字,更关乎于态度”,掷地有声。无关历史,能不能讲一个好的故事,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是否合人间之情之理,展现何种家国精神,才是评价此剧之要,至于其他,不当泥于程式。
           从前几集来看,此剧情节紧凑,人物较为立体,演技在线,衣带诏之谜下,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台词中多有值得玩味之处,不如息争息辩,认真看剧便罢。
             ----------------------------------------------------------------------------------------------------------------
    再乱添上几句:
          其一,戏中有戏。言语与情感,时常面上一套,底下一套。又多借表情,动作,他人之口,于是可指鱼是鱼,也可见鱼为马,见此我所见便是。
          其二,人心甚深。观此身,人人在做选择,却又不得不选择,那左右选择及生死存亡的,究竟是谁?观此心,若不论善恶,也不辨好坏了,放眼乱世中,面具下活着的,在孤独中抑或是张扬中死去的沉寂的,哪个不是可悲可怜人。
          以上。

     2 ) 杨修死了,曹操挂了,又讨厌张春华怎么办?

    杨修死了,曹操挂了,又讨厌张春华怎么办?张春华戏份又越来越多,好纠结!想想也真是委屈了司马懿,取了个霸道女总裁,整日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表情,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在掌握司马家族生死的大人物面前嚣张跋扈,不可一世,动不动就要劫法场,与人剑拔弩张,武功性格相较之射雕梅超风、峨眉灭绝师太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司马懿,张春华完全脱离了那种乱世苟活的现实状态,每每出现必出戏,我在想编剧为何不编写一出张春华勇斗吕布或者张春华力战三英的戏份出来,这样爆点不是更大么?怪不得历史上后期司马懿看到她就想吐,司马懿的苦,作为男人可以理解!唉,不说了,为了波叔,忍忍吧,继续追剧!

     3 ) 它是一部好看的剧。

    只谈讲故事的节奏和故事中的人。很认真地看完了前两集,不拖沓、不做作、不卖弄。编剧和导演至少不低估观众智商,对自己的作品是有高品质要求的团队。做到这两点至少已胜98%的国产剧。再说演员,于和伟的演技爆发我认为是从“我不是PJL”开始的,这部剧中刻意压低的声线,完全听不出东北音的台词以及到位地眼神和表演,可以说他现在对角色的把握和技巧高于有些程序化的张嘉译和吴秀波。其他配角,久未露面的许还山,司马家的管家都让人过目不忘。

    至于张春华,导演用了配音简直是明智之极。刘涛至少不敷衍,虽然还能看到安迪的影子。但想想这个年龄阶段的大青衣还愿意屈居在小银幕且甘心做配角的可选之人也寥寥无几了吧。

     4 ) 《洗白联盟》:为司马懿招魂的年度魔幻史诗

    看完两集,感觉陈寿和罗贯中都有一万句MMP要留给这部剧。其罪有三:其一,称谓混乱。其二,时间线迷离。其三,人物脸谱化严重。 我们先来说称谓,当着儿子和下属的面儿,卞夫人叫病中的曹操“阿瞒”,不会直接被曹操一巴掌扇死吗?(刘涛的张春华也挺辣耳朵,明明家里当官,还要说:“擅闯民宅!”)

    众所周知,阿瞒是曹操的小名,类似于农村的狗蛋儿。人贵名贱,叫一个土一点的名字,孩子好养大。 “曹瞒”之称,最早见于《三国志》裴注所引之《曹瞒传》。晋代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曹瞒传》出于吴人之手,与出于魏人王沈的《魏书》相比,就裴注所引来看,二者有着各自鲜明的倾向性。《魏书》夸曹操,《曹瞒传》贬曹操,这是由于站队原因引起。

    《曹瞒传》的正文叙述中虽未必称曹操为“曹瞒”,但“阿瞒”之小字仅见于此书,而此书又是裴注所引文献中记载曹操恶行最多的一种,且总其名为“曹瞒传”,如此称呼,表现了吴人对曹魏的敌意和贬斥,是一种轻蔑、戏谑的称呼。 不管是不是蔑称,曹操都是不喜欢这个名字的。唐人陆龟蒙写了一本《小名传》,通录了很多小名的由来。 其上卷载:“魏武帝曹操,字孟徳,一小名阿瞒。故有曹瞒传,南阳许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官渡之役,攸谏绍勿与太祖争。 绍不从,乃往诣太祖。绍破走,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攸恃勲劳,时与太祖相戱。每在座席不自限。至呼太祖小名曰阿瞒,卿不得我不得冀州。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行出邺东门,攸顾左右曰,此家不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人有白太祖,太祖遂诛之。” 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另外有学者据《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描写“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认为曹操是“平目”,亦即眼睛细长。《说文·目部》:“瞒,平目也。”可见在东汉许慎的时代,“瞒”字还只有本义这一种意义。 看得出,曹操平时非常讨厌别人叫他阿瞒。《军师联盟》中卞夫人这么喊,不知道是吃错药还是想直接领便当。 困了,时间线和人物脸谱化不细谈了。华佗、郑玄、司马师出生、曹丕、刘备、袁绍的时间线全部对不上。如果以华佗公元208年下狱死亡,那么死于公元200年的郑玄,怎么可能去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第二年被杨修引用?!

    《军师联盟》第一集,华佗给张春华剖腹产,头胎出生的必是那司马师。若以司马师的出生公元208年,则此年华佗死亡亦符合史载。只是这其中,有诸多重大的时间谬误,而且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改编和戏说的范畴,吃相极为难看。 其一,衣带诏时间不对,晚了。《三国演义》家喻户晓,然而衣带诏的情节无疑是为了凸显曹操凶残。 从原始资料方面来看,“衣带诏”一事史证不足。在《三国志》中事件本身并不明朗,《后汉书》虽持肯定态度,但缺乏实证。 《武帝纪》说:“(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谋泄,皆伏诛。”建安五年是公元200年,也就是说《军师联盟》硬生生将此发生时间明确的大事件“拖慢”八年。八年,抗战都打完了OK?一个衣带诏至于这么瞎编嘛。 其二,袁绍的存活时间不对,死晚了。如果衣带诏事件可以算作“小瑕疵”,袁绍在司马师出生后还活着,那就真的很难让人原谅了。官渡之战后,袁绍平定冀州各处叛乱,死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军师联盟》里查出司马防和袁绍这样一个dead people 通信,不应该十分惶遽?不能因为主角是司马懿,就把曹操政治生涯中前期的主要对手给从坟里“刨出来”吧! 以这两个大事件的混乱为标志,《军师联盟》出现了各种时间线的崩坏局面。诸如十几岁的曹植成为杨修口中的文坛领袖,早已经死掉的郭嘉劝曹操不杀华佗等搞笑情节(郭嘉很应该让华佗死了替他到阴间看看身体嘛),科科。 另外,汉献帝的表演实在脸谱化。咱知道你怕曹操,可没必要摆一幅21三体综合征的弱智患儿样吧?刘备(于和伟)的曹操确实演得不错,但司马懿是不是有点戏太多了?你一成男主,这三国的时间线也乱了。整来弄去,就为了表现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男版“芈月”当真不为过!

    描写汉献帝软弱,我没有意见。可你要说他低能,那可就太脱离史实了。献帝的悲剧在于他本人并不是一个低能儿,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表现了一定才干,但最终无力回天,致使听任他人摆布。他想有一番作为,但最后一事无成;他不想成为傀儡,但却先后作了别人政治斗争的工具。 汉献帝刘协,东汉灵帝妃子王美人所生。灵帝生前,曾想立刘协为太子。因故未遂,皇子刘辩即位后,封刘协为渤海王。189年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刘协为皇帝,这一年他才九岁。 献帝年幼即位,不能理事,由何太后执掌朝政。纵观东汉一朝,皇帝幼年即位的很多,按惯例皆由外戚辅佐,_实权不在皇帝手中,一旦小皇帝长大之后,为了夺回失去的大权,就得依靠朝夕相处的宦官出力,而事成之后的宦官又多依恃功劳飞扬拔息,架空皇帝,此时皇帝又得依靠外戚驱赶宦官。如此循环往返,周而复始。 献帝即位后,大权掌握在何太后手中。太后兄何进,企图依靠凉州军阀董卓捕杀宦官,不料消息走漏,宦官先动了手,杀死何进。之后,袁绍又起兵歼灭宦官两千多,再往后,董卓引兵到洛阳,何太后被杀,东汉历史上外戚、宦官集团终于一起寿终正寝。 这件事,于历史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皇帝赖以维系统治的支柱却被完全砍断。如果这时献帝还有若干忠实于他毫无野心的朝中大臣辅佐,那局面也完全可以改观,但这条道路最后又被堵死:董卓入长安后,当皇帝的野心已经暴露,以王允为首的朝官和外官联络,企图一举歼灭董卓,董卓以武力抗衡,大开杀戒,史载“诸将言语有磋跌者,便戮于前,人不聊生。” 后来王允借用吕布杀死了董卓,但王允又不执行分化瓦解政策,一味株连“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卓故将校遂转相恐动、皆拥兵自守、”李傕等董卓部将请求赦免,也遭王允拒绝,李傕等走投无路、收兵十多万人攻打长安,长安打下之后,朝中大臣被杀无数“吏民死者万余人,狼籍满道”。 献帝被迫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然后,李、郭等处死了王允,砍断了献帝又一支柱。192年9月,李、郭再次封侯,朝政皆由他出。李、郭执掌朝政后互相猜疑、各自引兵相攻。李傕扣留献帝,放火焚烧宫殿;郭汜拘押群臣,一时间演出了一幕幕丑剧、用杨彪的话来说,那就是:“君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 此时献帝已完全无力自保,成为李、郭争斗工具。可以说,他之所以成为朝臣的傀儡,这时就开始了,到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只不过是前者的继续罢了。 他不同于后来的白痴皇帝晋惠帝,也不同于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显得还颇有一点才干。如194年天大旱,长安城内谷一解值钱五十万(而梁武帝天监四年时米解30钱),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议开仓济民、饿死者如旧,献帝怀疑侯汉作弊、于是亲自检验,用米、豆各五升于殿熬粥,竟有两大盆之多,和平时大不相同、轻而易举地弄清了侯汉的假公济私,结果是“乃杖汉五十,于是悉得全济”。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如此评价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亡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威权去已),这些小恩惠不能抓住老百姓的缘故。 《军师联盟》中的汉献帝,除了抹黑真实形象外,完全是为了服务于和伟饰演的曹操。这个脑残剧天然的以为,只要汉献帝演得越傻,曹操的阴狠就能越突出。 该电视剧想当然的忽略了三国时期的君臣关系,将一些暗涌的斗争公之于众,生怕大家“看不懂”。汉献帝在曹操面前未必软弱,曹操在汉献帝面前也未必倨傲。 实际上,三国时期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一种二重化的结构,亦即以汉献帝为中心的君臣关系和三国中各自的君臣关系。其具体表现就是: 一方面,尽管汉末的社会大动乱导致汉室衰微,但一直到魏文帝曹丕称帝之前,汉朝廷仍然是名义上的合法政权,汉献帝仍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其合法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威灵仍然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也因为汉室衰微,权力结构崩溃,地方州牧、豪强割据一方,他们实质上已不受汉帝节制,在其势力范围内握有生杀予夺大权,从而成为事实上的地方性君主。以这些地方性君主为中心又构成了一重君臣关系。 曹操初无篡立野心,而随着其实力的不断增长,加之在军阀混战中获得了较高的民望,遂起异志,虽未敢在生前称帝,但其进爵为王、加九锡的举动已足以表明其专擅威权,视献帝如傀儡而玩于股掌的做派。对曹氏的专权擅政,汉献帝颇为不满,不然怎么会有建安五年的衣带诏事件。

    作为通俗演义的《三国演义》,虽然在部分史实上有所改编,但这些改编无疑都是合乎情理和人物个性的。比如在君臣关系的二重化结构上,拿捏恰当。曹操有野心,但迫于那种道德压迫,终身不敢僭越最后一步雷池。荀彧作为汉王朝的殉道者,小心谨慎,但在曹操自尊魏公的时候,以大义阻谏,最终服毒。 我不知道这个剧的四亿都投到哪里去了,但是绝对少了两本书钱。麻烦在到处买水军瞎吹的时候,给编剧在地摊上买一本陈寿的《三国志》,再不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成。 现在的历史剧,不是说你把一堆大伙儿熟知的历史人物凑一块儿就完事儿,那样还不如拍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聚一起斗地主呢!然后郭嘉、诸葛亮、鲁肃三人在旁边入股靠膀子。 你说自己不是历史正剧,可以不遵循《三国志》,那你就算是演义戏说,你也好歹先高仿一下《三国演义》吧?《军师联盟》既没有正剧的严肃,又缺乏演义的神髓。自己搭建的世界,时间线混乱,人物幼稚,怪谁啊?! 看完两集,只给两星。我宁愿窝在被子里看画质粗糙的央视老三国,都不愿看什么破《军师联盟》,至少那会儿的编剧没脸让华佗给张春华弄剖腹产。 并非对国产剧刻意吹毛求疵,但是那些叫嚣着“别从电视剧里学历史”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孩童对电视剧缺乏鉴别能力,他们往往“先入为主”,我幼年的许多历史谬误均由电视误导所致,这在多年后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才逐步弥合。 小孩子看《三国演义》也许会把刮骨疗毒的人记成是关羽和华佗。但实际上,《三国志》的原文并未说给关羽刮骨的医生姓名。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既然华佗是当时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把医生改成他,显得更为真实可感。这和金庸把飞石杀死蒙哥的人物,设定为杨过一般。既然历史无名,何妨合理的设定一个?这种改编虽然部分失实,但却无伤大雅。 平心而论,《三国演义》这个情节对小孩子有无妨害?我认为利大于弊。而《军师联盟》中混乱的时间线和扭曲的人物形象对小孩子有无妨害?我认为弊大于利。“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确制作方并没有打着正剧的旗号宣传。但既然沾上历史,本就不该抛却责任。 都说有历史的背景的剧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可《军师联盟》呢?是“大事全虚,小事要拘”。整体氛围如此辣眼睛,那些打五星的人良心不会痛吗? 司马懿也许是你们《军师联盟》的,但三国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 ···············································分割线623更新···························································· 继续看了第三、四集,当第四集末段曹丕对司马懿说:“药不能停”的时候,《军师联盟》的遮羞布彻底被撕扯干净。

    按照第三集的线索,第一集张春华生的男娃是“昭儿”,亦即司马昭。那么,纠正前文的时间线判断,误差从八年达到了十一年。其余,杨修的父亲杨彪入狱和满宠当许都令的时间也凑不上,关键史载杨彪并未因衣带诏事件入狱,而是因为曹操怀疑其和袁术勾结。当然,这不是今天我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军师联盟》的主创团队一再申明这是一部“男人戏”,可是很明显,在朝斗、武侠、战争等看似“男人戏”的表壳包裹下,却藏着一颗“女性向”的内核,玛丽苏味儿呛人。 这当然不怪编剧常江是位美女,该作品彰显了一种“女性本位”的心理趋向。在《军师联盟》中,“大历史叙述”是通过男性的“情义千秋”实现的。 一方面,电视剧让这些男性(主要是司马懿)扮演了“白莲花”的角色,并通过“基情”和“颜值”获得合法性,以此完成主流价值的复归;另一方面,该剧反转了“白莲花”传统,塑造了一批张春华、郭照等“女装花木兰”形象(第四集安排劫法场),将这些年来“网络女性主义”的突破成果推向大众视野。 “男装花木兰”和“女装白莲花”的搭配足够功利讨巧,但并不值得推广效法。“男装白莲花”与“女子玛丽苏”有着微妙的不同,“玛丽苏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们可以敢爱敢恨、任性妄为,“白莲花”却是道德的化身,只做看起来“正义”的事。 司马懿虽然口口声声不想伤及无辜,但是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司马防,他的做法和他眼中卑鄙的杨修一样,都是通过陷害和反咬。(杨修模仿司马防笔迹伪造书信,司马懿诈死联合荀彧骗杨修代替司马防画押)。 总的来说,司马懿是正义而睿智的,而荀彧更是“白莲花”中的“白莲花”,他自始至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既要效忠汉室,又不肯欺骗曹操。一旦发现杨修手段卑劣,就联合司马懿换许都一个清凉世界。 正是主角身上这种与传统道德吻合的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气息,规避了《甄嬛传》被批宣扬“比坏”价值观的前车之鉴,使《军师联盟》电视剧成功地被主流接纳并肆无忌惮的“洗白”。 有读者在评论区对《三国演义》直斥其非,殊无必要。平心而论,《三国演义》推刘贬曹,确实不好。可是按照《军师联盟》的发展迹象,曹门全家国贼司马家满门忠烈,这样又有何积极意义呢?如果洗白的必经流程是要抹黑,那么如今历史剧的圣经是否就是“主角洗白,配角背锅”? 这样看来,《军师联盟》其实不过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性转版”《芈月传》《武大头传奇》。我们再怎样痛心疾首,也挡不住资本逐利的疯狂。 在这种疯狂中,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有人说,《三国志》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历史,作者你瞎逼逼啥?我连苦笑都很困难,《三国志》不是,《军师联盟》是正史行了吧?没看到我在每天看剧,认真学习“真三国”呢? 我们已到了泛娱乐大时代,所谓精神皈依已经停留在蒙尘的阁楼。三国题材越拍越偏,下一部的主角说不定就是小乔。当下电视、网络主流是话语和视觉上的狂欢。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分割线624更新·························································· 继续看了五六集,时间线延续前四集的毛病,无甚可说。曹娥碑,曹操和杨修比较才智的情节添加得亦颇为有趣,只是地理上犯了小错:曹娥碑的地点不该在曹操前往官渡的路上,这一点《三国演义》的改编稍胜一筹。

    这一集,主要想探讨司马懿早期与曹魏政权的关系:他躲避做官的行为,究竟是真的隐士还是假的做作? 《军师联盟》的做法是自己压伤腿,这一改编比较得当。关于司马懿在魏武帝时期的活动,《晋书》卷一《宣帝纪》只记寥寥数语,并说: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 (司马懿) 知汉运方微,不以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都是找借口不当官,史书的借口是风痹,《军师联盟》是腿伤。而且曹操方面都派了人对司马懿进行试探,史书是间谍刺,电视剧是杨修刺。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上,第五六集的改编相较前四集有所提升。继续观望,我会酌情调整早前的评分。 因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虽然强迫司马懿出仕,对他始终不太放心,“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狼顾相,也就是反相。这种被迫出仕,不仅屈了节操,且为曹操以其有狼顾相进行测试所辱,对司马懿来说,不只是一种心灵的折磨,而且还是一种人格的奇耻大辱。 史家对这段材料历来有争议。周一良先生引宋人叶适《习学记言》“懿是时齿少名微,岂为异日雄豪之地,而操惧惮之至此?且言不欲屈节曹氏,亦可笑也”,谓“叶氏之言近是”,对司马懿是否真不愿入仕表示怀疑。今人张大可也认为,司马懿“未急用于世,不受曹操征辟,坐作声价”,并非真不愿入仕。 从阶级出身上看,司马懿和曹操从一开始就是对立的。陈寅恪先生曾指出:“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是不同的。不同处是:河内司马氏为地方上的豪族,儒家的信徒;魏皇室谯县曹氏则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 司马懿的家族河内司马氏是当地的望族,服膺儒教,其家族成员世代为官。以士族出身而屈从于寒族出身、欲图篡汉的曹操,显然与其从小接受的社会观念和儒家思想相冲突。这是司马懿当初不愿屈节曹氏的一个原因。 另外,《三国志·魏志·胡昭传》注引《高士传》载:“初,晋宣帝为布衣时,与昭有旧。同郡周生等谋害帝,昭闻而步陟险,邀生于崤、渑之间,止生,生不肯。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 胡昭是当时的著名隐士,曹操为司空、丞相时,多次对他礼辟,他都婉言谢绝,终生不仕。他比司马懿年长十七岁,二人有如此至深的情谊,可谓忘年之交、生死之交,由此可知二人在思想观点上必有极强的共鸣。曹操征辟胡昭的时间与征辟司马懿相仿,故此时少年司马懿有避世之心也属自然。这是他不愿屈节曹氏的第二个原因。 在清议鼎盛的汉末,拒辟以养名,几乎是每一个被征辟者所例行的程序,这也可以解释司马懿在魏武时期并未受到特别重视的原因,建安十三年辟为文学掾之后,据《晋书》卷一《宣帝纪》: “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曹丕立为魏太子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那么司马懿似乎在近十年时间中位处闲职,这一点也不难解释,建安十三年(208)赤壁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曹操的功业也接近巅峰。 除了建安十六年(211)平定关中和建安二十年(215)征张鲁外,中间基本没有大的军事举措,此时期作为文学掾的司马懿既无军功也无资历,况且曹操一直着重“唯才是举”、“任贤惟能”,自然对其没有大的升任。 至于后来司马懿任丞相东曹属、主簿的具体时间,史无明文,那么他很可能在建安末年出任二职,又迁“军司马”,也就是说,在魏武末年, 司马懿开始进入曹操的丞相幕府, 对此,《晋书》又有一段记载: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这段中所谓的“三马同食一槽”的描述,颇有干宝《搜神记》的色彩,显然是后来的人附会宣、景、文三父子,《晋书》于曹操与司马懿之间的关系,以疑忌始,以猜忌终,但随着曹操的去世,司马懿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随着剧集的发展,青年司马懿的空白逐渐减少,《军师联盟》的犯错空间也随之变小。曹操的猜疑、杨修的妒忌、司马懿的隐忍在第五六集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与妻子张春华的夫妻打闹、晒书、河边散步都为紧张的情节起到了舒缓作用。 在质感上,《军师联盟》确实好过同类许多剧,但是前四集犯下的笑话也不容忽视。另外,郭嘉死前对曹操的嘱托,是前六集君臣关系描摹的一个小高潮,值得玩味。但是没事儿学人家贯中笔下的诸葛亮,高仿台词。内事问谁,外事问谁,吃相殊为不雅。 还是那句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625更新··································································· 本着大胆批评,谨慎给分的原则,昨日我已将此剧评分从两星调整到了比较折中的三星。但是第七集,《军师联盟》又回到了前四集的尿性。

    时间线的问题,已不打算深究。比如第七集末段,曹操看的竹简,上面的内容是“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 这很明显是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讲的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主题,剧中曹操拿刀刮改,显然是觉得文辞还有推敲余地。 我初看到这里,竟有一种编剧和道具组认真了的错觉。居然已经知道抄《典论》了!可是仔细一想,问题也很无奈:《典论》作于曹丕当魏王世子期间,而此时的剧情曹丕还没有当上世子。

    当然,这个问题只是小瑕疵。诸如曹操叫儿子曹冲“温书”,卞夫人再次叫曹操阿瞒的梗,在《军师》中实在不少。 去年年末,我在兼职的公号写了一篇题为《不错,我就是那个打“一星”的人》的文章,针对的就是当时“恶评损害国产影业”的言论。 有观众为《军师》鸣不平,说《琅琊榜》豆瓣高居9.1分,这部剧也该上八上九。人家琅琊榜可没有瞎蹭历史题材的热度,剧集拍摄基本架空,迫于播出限制才套了一个南梁背景。 有观众说不给《军师》鼓励,活该一辈子看《楚乔传》《上古情歌》。制片方又不是我家亲戚朋友,我给《楚乔传》一星,《军师》三星,这难道就没有差别心了? 每个观众看了电视剧,不喜欢自然评分低。你还别说,这还真就是“主观”的。艺术评价怎么算“客观”?“趣味无争辩”这句话总听过吧。恰似,有人觉得刘涛辣眼睛,有人觉得养眼,太正常不过。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如果一个产业的生态环境,被区区几篇“恶意影评”所毁灭,导致只能不停拍出《楚乔传》,那么是不是变相证明这个生态环境自身的“不堪一击”? 雾霾严重,一定是有人恶意篡改环境监测的数据。国足萎靡,一定是有球迷恶意唱衰。口碑不佳,一定是评分网站观众有恶意评分。这样的逻辑,叫人不禁想起王小波的《花拉子模信使问题》。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 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某些电视剧的公关方和它背后的群体,也同花拉子模的君王一样天真。评分,就算有恶意,也无法伤害电视产业。对于负面评价的无法容忍,才有着令人刺骨的恶意。 在批评观众对国产剧过于严苛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性无视我们对国产好片其实也是过誉的?《大圣归来》、《老炮儿》、《湄公河行动》,事实上都获得了超出其水平的口碑和票房。 我们爱国产剧,希望国产剧好。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如果好剧无批评,那么如何让它变得更好?何必争一时利益长短,长远看,观众的严苛投票,让国产好片正在黎明的路上,这才是国剧真正的未来。 ·······································戳破模范夫妻假面······························································· 真洗白还是假恩爱:说一说《军师联盟》中的张春华

    《军师联盟》中不仅不少人物形象脸谱化,司马懿和刘涛的夫妻恩爱也十分辣眼睛。史籍中的张春华,被司马懿称作“老物”,我不知道剧中的恩爱当真是为了歌颂爱情,还是强行给司马懿添加一段主角的“幸福婚姻”。 按《晋书.宣穆张皇后传》记载,司马懿对张春华属于典型的“有恩无宠”: “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 司马懿躲避曹操的征辟,不想做官。有一次晒书,遇到下暴雨不自觉自己站立起来收书。家里一个婢女看见司马懿能够站立,张春华担心她泄密,就亲手杀掉婢女,自己做饭。这才得到司马懿的重视。 同志们,张春华为何得到重视?靠的不是男女的情爱,而是职场的强悍啊!而她后来如何失宠呢?史载: 其后柏夫人有宠,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因为有了新欢柏夫人,张春华连司马懿的面都很少见了。一次,司马懿生病,张春华去看望。结果换来的却是丈夫的一句:“老东西,别来烦!” 张春华也很绝望啊,她就干脆绝食想自尽,结果几个儿子也不吃东西。司马懿大惊失色,这才向张春华道了歉。结果张春华一走,司马懿就对人说:“老婆娘死了无所谓,关键不能苦了我的好儿子们”。 这个骂老婆的故事,后来还成为著名的“憎老物”,被收录在元人阴时夫的《韵府群玉》中,典型的失败婚姻,无甚光彩。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 帝王夫妻,深宅大院。貌合神离者,何止司马懿张春华一对?我不羡慕《军师》中波叔和刘涛的荧屏模范夫妻,因为那本就是编剧对爱情奢望下的意淫。 ·····································6.26更新············································································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军师联盟》到底在宣扬什么历史观? 很多人都爱做翻案文章,不仅是历史学家。有名人之乡为本地名人翻案的,如武大郎之如何高大威猛;有孝子贤孙为先人鸣不平的,远的如方伯谦的后人召开研讨会,试图将方氏的祖居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的如潘金莲的后人为祖先鸣冤叫屈,说它是立了大功的。 而司马秀波是如何做的呢?他自个儿当了制片人,投拍了这部《洗白联盟》。剧中“白莲花司马懿”,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起初一幅造作的样子不远当官,冒充“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到了时机成熟,无论是衣带诏还是曹植曹丕夺嫡,他就蹦出来“献言献策”,美其名曰“我救你一命”;明明史载他对老婆张春华语言暴力,骂人家“老物”,却偏偏要设计拳拳锤胸口的恩爱情节。总总颠覆历史真实形象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是一种道德化和历史循环论的历史观,所谓圣君贤相、孝子忠臣成为历史的主角和评价人物优劣的根据。这种道德化情结已深深地固化在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中,过去的小说戏曲扮演的都是这类角色,而近年来的一些所谓历史大戏也以新的形式强化这种集体记忆。 无论是乾隆,还是雍正、康熙都是那么治国有方,勤政爱民,公正无私,圣君贤相互相辅佐,治国平天下,俨然尧舜再世。而文字狱、闭关锁国、妄自尊大,造成中国百年积弱,横遭宰割都统统烟消云散了。 与这种泛道德化的神化相对应的则是一股对权谋的无原则崇拜。从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胡雪岩的官商之道到市场上泛滥成灾的帝王名臣的权谋汇编,阴谋权术让一些人陶醉玩味,不能自拔。 这些影视作品,文化品格和艺术含量虽有差别,但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两种倾向:对权力尤其是皇权的歌颂和对诡谋的有意无意的欣赏。 中国早熟且持久的专制统治,及其相依存的官僚政治,是复杂多变的权谋滋生地,也是某些以兵法形式存在的权谋文化的应用场所。以《厚黑学》为代表的权谋书籍铺满了过街天桥、车站及菜市场,早已是流动书摊的镇宅之宝。 《厚黑学》重现江湖,带动了同类书籍的出版与畅销。最近几十年,各类书店、书摊,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书: 《谋略学》、《历史上的智谋》、《历史文化中的智慧》、《中华权谋》、《权谋大全》、《权谋营销学》、《传统权谋学评析》、《权谋处世学问》、《诡秘的权谋哲学》、《博弈生存》、《博弈智慧》、《奸佞·诈伪·诡道》、《老猎人鬼点子》、《谋略论》、《谋略思维》、《谋略经纬》、《人生智谋》、《说谎与反谎术》、《中国权智》、《中国智慧》、《中国谋略事典》、《智慧生存黑皮书》、《办公室防人成功学》、《办公室政治:写字楼里的潜规则》、《中国历代权谋大观》、《诡谋》…… 这些书籍,可以说基本上表现的是一种“厚黑文化”。不妨以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诡谋》一书为例。这本书,以说书的腔调,分门别类、一个一个地讲述史书所见的先秦时期各种诡谋。 而以《军师联盟》为例,其剧情掩盖之下的内核,终究国人长盛不衰的旧宠——“权谋”。先有杨修模仿司马防笔记,陷害司马懿的父亲,以救出自己的父亲杨彪。后有司马懿反将一军,与荀彧联合,用诈死的方式戳穿杨修的假面。再接着司马懿不想出仕,曹操于他斗智互相试探。最新更新的八九集的情节,也是因夺嫡而引发的权谋大战。 鲁迅曾这样描述中国民族性的缺点:“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换句话说:便是深中了诈伪无耻和猜疑相贼的毛病”。 梁漱溟也曾指出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聪明心思”,都用在了捉摸他人、防范他人、对付他人上了。 所以《军师联盟》饱受欢迎,乃意料中事。中国权谋文化深远,该剧实可以将一两集分成小单元: 《别跟着杨修学当秘书》、《如何在有疑心的领导手下工作》、《韬光养晦抢班夺权的时机》........ 但真正让人感到惶惑的是,《军师联盟》为了洗白司马懿一人,而篡改和抹黑了绝大多数“配角”的历史形象: 为了体现曹操的凶狠,汉献帝就必须变成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为了表现司马懿的才智和道德水准,四世三公干部家庭出身、平时爱卖点小聪明的杨修直接变成了一个缺乏教养的下流胚子;为了塑造司马懿未来领导的英明神武,曹丕又成了一个心系天下的五好青年;为了展现除开司马懿意外的名士形象都是垃圾,建安风骨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滑稽戏和中二病........... “以历史事实为主,存在合理的虚构”,对这样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正剧来说,这个创作原则无疑是妥当的。但是,电视剧播映出来的却与此相去甚远。为了美化司马秀波的需要,编创者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或随意裁剪历史,或作不合理的虚构,玩历史于掌中。对司马家族不无“隐恶扬善”,突出了某些事实,抹去或虚构了某些情节。 电视剧的名称是《军师联盟》,事实上贬抑的是除开曹魏的另外两方政治势力,赞扬的是曹操、曹丕、司马懿等所谓的“乱世枭雄”。 这些左右三国政局、互相谋算篡夺的统治者,却被打扮成忧国忧民的悲剧政治家。在历史的拐点上,他们都是被迫做出了不光彩的篡位和政变,但是目的却是为了黎明百姓的安康,主动“背黑锅”。为了以战安民,宁愿受尽万世唾骂。你们这么伟大,我给你们鼓掌好不好?

    诚然,电视剧和历史教科书不同。教科书必须依据史实,不能虚构。电视剧则必须有虚构,不然不能成为历史剧,也会流失观众。 但是,既然沾了历史题材,就要受到历史时代的制约。所谓,改编也要按照基本法,不能耍流氓。还是前面我说过的老话:司马懿也许是你们《军师联盟》的,但是三国是所有中国人的。

     5 ) 记甄宓——只恨此生长

    写在前面:军师这部剧我是当同人看的,所以以下文字与史实无关。纯粹被剧中甄宓小姐姐惊艳到了,也只评剧中人物。对历史上的文昭甄皇后楼楼也有自己的推测和看法,但不会写在这篇之内,有时间会单开一篇。

          近几天刚刚开始追剧,本剧前期热度很高,但官宣并不戳我萌点,所以并未追番。直到B站推送这个小妖精安利了我一个甄宓小姐姐的cut,被美颜秒杀的我,决定入坑。补剧并不认真,重点看了丕甄相关,虐的肝疼,需要码字纪念近几年唯一戳到我的一对BG。
      
         因文昭甄皇后名讳已不可考,所以跟随民俗传统,称甄宓。

        剧中甄宓其人,出镜并不多。对比郭照的鲜妍明媚总是少言,审慎,礼数周全而拒人千里,看似柔弱如云似雾实则内心刚烈,外人看来,恰似月光,清辉流泻,美则美矣,难留掌中。这个外人,包括曹丕。夫妻两心不同,君不知我,我亦不知君,算不得内人。怨偶天成。

         从一开始的相遇,成婚到与曹子建相关的二三事,都注定了结局,或者说,性格,注定了结局。我 也曾想,如果甄宓对曹丕服个软,撒个娇,表白一下,是不是就可以不死。回头来看,不可能。而能撒娇发痴的甄宓,也不是甄宓了。甄宓此人,骨子里是个教养贵重的世家女子,明慧多思,一身的傲骨。心里波澜万丈,眼底古井无波,爱恨都显得淡淡的。她有世家女子的傲骨,也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处境。她不是不懂,她是太懂了,再高贵的战利品,也终究是战利品。能嫁到四世三公的袁家,家世必然不俗,而因容貌艳名远播的姑娘们,成熟的只会比同龄人更早。从未有人问过她,是否爱过袁熙,而曹魏大军一到,河北豪强之家又承受了多少重创,其中,又有几多她的亲族故旧。乱世之下,平安尚且艰难,何谈圆满。她觉得曹丕娶了她委屈,所以只求如班婕妤,保留一丝尊严。不曾奢望过夫妻结发,恩爱两不疑。只想尽自己妻子的本份,主持中馈,抚育子女。多了,不是她不想给,而是曹丕不想要。之后十数年,当她明白与曹丕之间沦落到连最基本的信任都做不到时,就不会去挽回了,而事实上,也没什么好挽回的,曹子桓对甄宓,从来算不得好。

         而曹丕此人,剧中人设缺乏安全感,对亲近之人的忠诚度要求极高,占有欲和掌控欲强,内心戏很多,类似:我要你们都爱我,最爱我,只爱我一个不可以爱别人,哦你说你爱我,可我不相信你爱我啊,你怎么会爱我呢你爱的是子建吧。排除政治部分,关注夫妻相处的话,看起来就是个矫情中二病的文青啊。不愧是写出贱妾茕茕守空房的人。而曹二公子大婚之夜说过的话,至少在那一瞬间,是真心,他怜惜她,想要对她好。但人能控制一时的情绪,却绝难控制自己的性格,曹丕并不是付出型的,甚至不是大度豁达的。他爱不爱甄宓,未见得不爱,更未见得爱,更接近爱而不得,恰如他对甄宓的观感。初见的惊鸿一瞥,怎么能没有动心。而婚姻的真相又是如此的屈辱,怎么能毫无芥蒂。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个女人是无辜的,但是看到她就看到屈辱的过往,看到了父母的不公,那么,这个代表了过往的女人,就是心头的刺。她的贞顺婉转,恪守礼法,对他,都是不爱的例证。他会告诉自己,他爱的是郭照啊,那个全心为他,只有他,只爱他,没有子女也没有外戚的小女子,像个小太阳,会驱散阴霾,会发光的。对比甄宓,完全是爱和不爱的对比嘛。

          如果只是简单的夫妻不睦,最终不至于走到御赐鸩酒的地步,这里面有三位助攻,或有意或无意,加剧了丕甄的矛盾。一号助攻,小叔子陈思王曹子建。二号助攻,婆婆武宣卞皇后。三号助攻,为了不引战,我认为她算是无意,疑似情敌文德皇后郭女王。

          魏晋多门阀世家,权力倾轧,世家出身的女子,政治觉悟不会太低,对形势也会有自己的看法。饱受诟病的甄宓三番两次为曹植求情的戏码,也源于此。知晓形势,而选择善良,并不容易。经历袁家兄弟相争,曹氏兄弟相争,她不可能不管,何况她的婆婆时时耳提面命,把她推到前台,还有个曹子建,哥哥面前问嫂子,猪队友,神坑无敌小能手。

          她爱才,谁不爱曹子建才高八斗。曹子建在她最彷徨无依的时候给过她温暖,曹子建惜她懂她,初见时,曹子建称她姑娘,为她夜半抚琴,想守护她,写诗予她,命悬一线,仍念她。士为知己者死,女子又有何不可?更有,甄宓不是为了曹子建求情而死,也不是为了l来世都不想再遇见的曹子桓而死。说到底,是为了儿子。

          如果说,甄宓一生唯一爱过的男人,那只有曹叡了。一生悲苦,就像她自己说的,那些不曾拥有的,恩爱夫妻,父母子女,男耕女织、最终的最终,不是曹丕一定要她死,是她自己,心灰尽,不想再活了。豁出这一条命的话,也可保住儿子平安,并不赔本。

          第一次赐鸩酒事件后,曹丕倒是朦朦胧胧看清了一点心意,想挽回了。可话说开了,甄宓却明白了。后宫倾轧,她随时可能被赐死,哪怕曹丕爱过她,但曹丕也恨她。只要自己活着,曹丕看到她就会想起屈辱,这和爱不爱的并不相干,甚至,越是有情则这种负面的感情就越强烈。而曹叡,就是牺牲品,他父亲不会看到他,看到了,也是厌恶多过喜欢。只有一死了之,曹叡才有一线生机。嫡出的皇长子,不登大位,唯死而已。原先,郭照有孕,若是生子,毫无悬念,郭照封后,这孩子封太子,承大统,则曹叡可以平安。但是郭照流产了,其他的皇子登位,曹叡是绝无活路的。也所以,甄宓冒险出宫,把司马懿绑上战船,已经有了赴死的准备。就算不为曹植求情,甄宓,也是要死的。她为的是儿子,绝不是曹植。所以,饮鸩酒后,她吃的是曹叡买给她的蜜饯,一生苦,唯有假作最后的一点甜。

           甄宓一生,八苦差点儿尝个遍。生苦,死亦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最苦。

           好在,她赌的也算赢。魏明帝算得上英主。

           也好在,这一生,终究不太长。赴死之前,可以叫一声曹子桓,不是公子,不是大王,不是陛下,就是曹子桓。

          如果有来生,我不愿意再见到你。

           傲骨仍存。我就是被甄宓回眸一笑,说出这句话秒杀的。世家女,当如是。也难怪,要赐死妻子的曹丕哭到岔气,还表演了一下心绞痛,而被赐死的反倒平静多了,无话可说,无泪可流。

          若真有来生,我想,甄宓不会想嫁入袁家,或宁愿死在曹丕剑下。也许,她要的很少,不过是平凡夫妻,有屋有田,屋不必大,田不必多,得一人同心,知冷暖,足已。

         也希望,她真有来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6 ) 司马懿也能被称颂?这一届观众真不行!

    一样姓司马,不过司马光对前辈司马懿的评价实在不高,《资政通鉴》里说司马懿是:以“狐媚”取天下。

    司马懿的一生和两个人紧密相连,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曹操是老板,诸葛是劲敌,司马懿的一生就是把老板的家族事业雀占鸠巢,把业务劲敌生生耗死。

    三国演义里曹操是奸雄,百家讲坛里曹操是英豪。无论如何,曹操的能力和野心一样一样大。曹操把黄巾、董卓等人弄得分崩离析的天下,用力经营得重新有了个中央政府的样子。他“借重”天子权威以令诸侯,讨伐割据扫平北方,虽然自大封王,但他是个明白人,他欠了汉朝的,所以虽然威震宇内,但至死都没篡位,只给儿子曹丕留了个良好环境。

    司马懿的聪明不在曹操之下,第一条就是他有样学样,把篡位的事留给子孙去做。只不过曹家的天下却不是司马懿打出来的,司马懿和诸葛亮打过2次仗,和孙权打过半次,其他也都是边境小仗,所以曹家可以说“篡”(强盗),司马氏却是“窃”(小偷)。


    曹操是骗人的大行家,用“匡扶汉室”的旗号,行“慷慨天下”的抱负。所以,司马懿一开始不想和这种胜败难料的人混,第一次被曹操征辟时,他假装风瘫骗过使者。等曹操自封了丞相,二次派人去征召,他就不敢敬酒不吃吃罚酒了,老实上班。

    司马懿能力自然没问题,被安排给了曹丕当学伴,不多久就把曹丕伺候得舒舒服服。于是曹操让司马懿当自己的丞相府主簿。不久带着他一起出征讨伐张鲁,张鲁投降,这时,司马懿稍稍展示了下马屁功夫就名留青史了,他对曹操“谏言”说:您应该一鼓作气把四川刘备也一起消灭了!曹操混了大半辈子,很了解当时还年轻的司马懿的心思,轻描淡写地借用了汉光武帝的典故,回答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这句回答充分体现了曹操的心智、风趣和学问素养。
    因为当年汉光武帝说“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的情势,是已经包围了敌人,胜局已定,留下信函交代围城大将岑彭,让他趁胜追击攻打蜀国,因为他(光武帝)也是个苦不知足的常人,得到陇地后就希望得到蜀地。而曹操则是反用,嘲笑下司马懿的谏言是贪心不足。既表明了自己识破了下属的高级马屁,又表达了对未来胜利的胸有成竹。(当时曹魏显然还没有能力攻灭四川刘备,但曹操可不能向下属认怂)。



    曹操称魏王后,司马懿是王太子曹丕的“太子中庶子”。司马懿常被曹丕喊去参与机密,总能拿出妙策,所以是曹丕的亲信,同时他也是曹操的“军司马”,出谋划策很被认可。时间久了,曹操对司马懿的才干相当的了解,同时心中有了惊惧。

    因为曹操看出了司马懿有一种叫做“狼顾”的身体特征,就是能像狼一样身体和肩膀不动,而头颈可以转180度。曹操自己被人看过相而且奇准,他自己也学过看相,知道这种“狼顾”的人心术一定很坏,像狼一样奸诈凶狠。据说曹操还做梦,梦见三匹马在一个马槽里吃草,即“三马吃一曹”。这让曹操更对司马懿不放心了。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能给人当臣子的人”,但曹丕早被司马懿“狐媚”住了,反而替司马懿说好话。

    司马懿觉察到曹操的疑心后,很有办法。他卖命干活,尤其连给曹操坐骑喂食这样的事也亲力亲为。坚持就是胜利,这样小忠小信地隐忍取媚,最后连曹操都觉得这样的全国劳模怎么会是坏人?相术可能有问题,渐渐放下了疑惧之心。

    建安24年,关羽围攻襄樊,活捉了魏国大将于禁、庞德,形势危急。司马懿给曹操出了一个他人生里程碑式的主意:一是劝曹操放弃了迁都的念头,二是用围魏救赵的妙计。他对曹操说:孙权刘备外亲内疏,关羽打大胜仗,孙权是不愿意的(关羽拒婚孙权,尤其语言侮辱说虎子不能娶犬女),应该派人叫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曹操采纳并真的说动了孙权。关羽败走麦城,首级被送到洛阳献给曹操。曹操看到后,头疼的旧病复发,一命呜呼了。曹操防司马懿一辈子,最后还是逃不过!不过比起后面,司马懿的表演才刚开始。



    曹操病逝时,司马懿41岁,这时候司马懿的性格露出残忍阴狠的一面。

    曹操去世司马懿接了个重要任务,替曹家治丧。司马懿把灵柩直接送到曹丕留守的邺县,其实就是告诉另外几个曹家子,曹丕才是革命正统接班人。曹丕一上台就给司马懿封侯,而司马懿回报他的就是一个缺德主意:杀光丁仪、丁廙兄弟和家里所有男丁,因为这两人是曹植的臂膀。至于后来逼得曹植念“煮豆燃豆萁”,虽然没任何证据和司马懿有关,但总令人遐想。曹丕病重托孤时,司马懿已经超越曹家很多老臣,位列四位顾命大臣之末。

    曹叡继位,诸葛亮带了十几万人来北伐。曹家能和诸葛亮PK的名将基本没有了,这给了司马懿单独领军出战的机会。不过司马懿也不敢和诸葛亮决战,老办法,“忍”!不管诸葛亮骂得多难听,就是龟缩防守不接战。这一回不用几十年,前后一百多天,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另外一次战事也显露了司马懿阴狠劲儿十足的调性。司马懿在消灭辽东公孙渊时,攻破襄平,屠了城里官员和百姓一万多人。辽东气候寒冷,军士想要仓库里的衣袄御寒,司马懿却打官腔:这些战利品都是公家的,我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曹叡又很短命,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这是司马懿生平最重要事情。当时曹爽和司马懿各自都在军队和朝廷里安插着亲信,但是司马懿有个秘密力量,他大儿子司马师豢养三千名死士散居民间。另外司马懿有一项我们都知道而曹爽没领教过的必杀技“骗”。

    曹爽让亲信去司马懿家查探情况。司马懿躺到床上装病,丫环送上稀饭,司马懿边喝边流,弄得胸前全是。说话的时候,故意把本州听成并州,回话时候上气不接下气。曹爽听了回报就松懈了防备。不久,曹爽陪少帝曹芳出城谒陵,回来时,发现城门已闭,洛阳已经被司马懿父子占据。司马懿矫皇太后诏,骗曹爽说,只要交出官职可以保留爵位和身家性命。等曹爽投降不久,司马懿抓了个宦官“供出”曹爽一伙想谋反,把曹爽和党羽的父、母、妻三族全部杀光。特别说一下,中国古代用法严峻没有超过晋朝的,动辄族诛,司马懿是始肇者。

    司马懿开始处心积虑营造窃位局面。把曹氏党羽一网打尽后,又对夏侯家的动手(曹家和夏侯是本家),随后毒杀兵权甚重的扬州都督王凌,后不久病死。司马懿死时73岁(这是成功关键),曹魏的朝廷满朝都是司马党羽,到二儿子司马昭时,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晋书》记载,司马懿的玄孙晋明帝有一次和大臣王导聊天,问他祖宗是怎么得天下的。王导是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年纪又长,知道的辛秘比较多,就把司马懿的创业史和司马昭杀魏少帝的故事说了一遍。晋明帝听了羞愧得抬不起头说:“照你的话,晋朝传代安得长远?”




    整个三国,英雄鼠辈君子小人浮沉起伏。连亘的战事使得皇帝的威信名存实亡,因此舞台上的角色不受道德的约束,趋利赴势。曹操当年发了“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求贤令》想要解决国家崩乱的政治局面,若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有感悟?

    而司马懿这样的性格人物如今却风头正劲,是这一届观众不行,还是哪里不行呢?

     7 ) 这样的曹丕竟是如此动人

    历史有时属于胜利者,但历史有时却把更多的同情与关爱给了失败者,尤其当这个失败者多才又多情的时候,曹子建就是如此。小时候TVB《洛神》中马浚伟更是满足了我的一颗少女之心,英俊的面容,如玉的性格,舒朗阔达的心胸,才华冠绝天下,一行一动皆是坦坦荡荡的君子风范,那时候想,历史中的英雄少年大抵就是这样一种模样吧。电视剧杜撰出来的爱情更是凄婉动人,也许正因为是悲剧所以才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曹植与甄宓偏偏有缘却无份,小时候总是想不明白两人既然爱的如此之深就不应该让别人分开他们,连死亡都不行,这是那时我理想中的爱情,具有毁天灭地的力量,可以冲破一切的束缚,但现在渐渐明白“求不得”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那时喜欢曹植,自然是无比痛恨鄙视曹丕的,恨他抢走甄宓,却并不珍惜她,每每看他冤枉甄宓的时候,那颗心向子健的心就在滴血,我爱她如珍宝,你却把她践踏在尘埃之中,子桓啊子桓既然爱过为何不去珍惜,也许甄宓于你来说不过是一件可以炫耀的胜利品,让她恭顺的臣服在自己身边,打击那个处处盖过自己的弟弟。我讨厌《洛神》中的曹丕,狭隘,嫉妒,多疑,堂堂男子大丈夫竟然被郭照这样一个后宫妇人的小小诡计玩弄于鼓掌之间,如果曹丕的心胸境界以及智力真的像电视剧中塑造的那个样子,我真真觉得曹操真的是眼盲才会把自己平生未完的事业交付到这样的人手里。有赖于《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观念深入人心,读者和观众大骂曹操是汉贼,对刘备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的事业全都扼腕叹息。但后来读到曹操的一些诗文之后,我才豁然明白,历史这里又有了偏狭,当你认真去解读曹操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被曹操所吸引,被他心中的抱负所征服,他四处征战求的不是专权,而是想结束乱世还天下以太平。这个能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个有志掇取“明明如月”,这个能东临碣石,观沧海以自照的曹公绝不是一个眼盲糊涂之人,我被曹操的如山如海可吞吐日月的心胸所折服,在《军师联盟》中,李晨所扮演的曹丕身上我恰恰看到了这样一种阔大的心胸与抱负,这里的曹丕更多了一丝的隐忍与不服输的骄傲,看过几集之后,我竟被这样的曹丕所吸引。
    历史上总是说曹植天真善良不是为君之才,这点我到今天依然赞同,曹植是个诗人才子,太多诗性的浪漫,他的天真美好只适合活在诗的世界里,现实是一条肮脏丑陋又臭气熏天的河,子健不会跳入河中让河水污了自己飘逸翻飞的衣角。而子桓不同,他是务实的,理性的,与弟弟相比他少了一点洒脱,少了一点才气。但他对天下有着精准的认识,他明白这个天下需要什么样的人去治理,他懂得为上者应该如何去驾驭这个天下,还有比这天下更难驾驭的人心。曹丕早就跳下了现实这条河之中,咬着牙,忍受着熏天的臭气,污秽环身依然不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因为这也正是他父亲所走的道路,虽然他追赶不上他父亲的步伐,但他依然坚定,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登上他与父亲都向往的彼岸之地。这就是曹操为什么选择了他的原因。
    《军师联盟》之中,我喜欢曹丕对着郭照所说的一番话,这是曹丕内心最直白的表露。
    “我的父亲就像那泰山之巅的松柏,我出生在这样的大树之下,可以登高远望一览众山,这是我的荣幸,可我也许永远也无法超越他,无法正视这苍穹之美,这也是我的不幸啊。”
    郭照按司马懿所教她的话回答道:“公子错了,青天就在头上,只要公子有振翅之心。”
    反复回味这段对话,为曹丕能够有一览群山的雄心而开心,但又为被父亲光环所遮盖的他而心酸。
    在曹丕心中父亲像神一样伟岸,他望着父亲的眼神充满了崇拜与敬畏,他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他也知道父亲喜爱的是曹植和曹冲,剧中,看到曹丕屡屡被父亲呵斥,曹丕眼神中流露的受伤是那么明显,让人莫名的想冲上前去抱抱他,安慰他: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前几集的曹丕委屈的像古时候新婚不受公婆待见的小娘子,不仅父亲对他冷漠,就连自己看上的司马懿也对他的招揽推三阻四,当曹丕一脸愤怒的对跪在地上的司马懿说“你利用我,你始乱之,终弃之,你不厚道”的时候,我在屏幕之外忍俊不禁,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屈原把自己跟怀王的关系比喻成美人和君子的关系,原来谋臣寻觅良主就跟美人寻找能够宠爱自己一生的君子一样的急迫,只不过电视剧里边的曹丕更像是那个不被君子宠爱的小美人一样,一肚子的委屈,临走时司马懿要送他离开的时候,那一声傲娇的“跪着吧”,把曹丕此刻求贤不成(求爱不成),又爱又恨的心里表露无疑。不得不说,这几年想起李晨就想起了跑男,看了军师联盟之后,才忽然记起,李晨也是我曾经喜欢的吴哲,我喜欢的龙乌鸦啊。
    也许这样耿直的曹丕也并不是历史上真正的曹丕,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就像经典的《三国演义》一样,里面的人物都是经过艺术的加工的,就连《三国志》谁也不能说那里面的人物就是历史真实的形象。
    曹丕的爱情在前几集中已经初露端倪,很含蓄,但是却如此动人。当曹丕握住郭照的小手,一本正经的谈着性命攸关的大事,屏幕之外的我却能品味到俩人初初心动的甜蜜。对于郭照来说,曹丕手掌的温度换来的是她一生无悔的相守,又是一个痴情的傻女子,又一个可爱的可敬的真女子。
    《军师联盟》细节非常考究,人员选择百分之九十九满意,想夸赞的地方太多了,吴秀波等老演员的演技还是炸裂般的好看,曹操对着杨修说“小点声”的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年轻演员都非常好,可惜了只有六集就挂了的郭嘉,希望能恶补一下三国的历史,多了解一下这些人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剧越来越挑剔,回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经典电视剧,常常觉得现在的小孩子真可怜,他们童年看的都是雷剧,但是我相信还有导演有自己的坚守,坚持在拍好剧出来,而我们这些观众的任务就是要告诉这些导演们,你们只要安心拍好剧,收视率和宣传我们观众来搞定。

     短评

    曹荀离婚大戏太扎心了,想起易中天老师的话:“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或许是因为始终忘不了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

    8分钟前
    • 扎红头绳的白菜
    • 推荐

    实在是奇怪有人捧琅琊榜踩这部剧,私以为某榜的权谋比这部剧幼稚多了,无非脸孔讨人喜欢而已。这剧也没有标榜历史剧,如果艺术创作不能有虚构成分,那置三国演义于何地呢?服装道具比较考究,画面也有电影质感,不足之处对白过于现代,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另外剧的标题实在难以吐槽,减分项

    13分钟前
    • 沧月凌
    • 推荐

    总结三星半,前半段真不错,不是历史,也不是三国演义,更像水煮三国,全新的故事将三国题材中谋权与计谋刻意突出,跳脱演义对该剧接受度能更高一些,对司马懿从开始就强化了隐忍的个性,皇叔版腹黑曹操大赞,于和伟真牛逼!曹操死后,故事就没那么好看了,总觉得配角塑造要强过主角,有点遗憾

    1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在看这部剧之前,你可能只知道吴秀波、刘涛、于和伟、李晨、王劲松、翟天临。但看完之后,你只会记住司马懿、张春华、曹操、曹丕、荀彧、杨修。看过花絮,这帮人不计成本的拍了将近一年,熬夜看完前几集,真的堪称年度演技教科书。快去看吧,这个剧会给你惊喜。

    18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力荐

    看不惯唯三国演义马首是瞻的高知阔论,明朝成书亦是时人所为,角色时间地点多与正史相违。为何当朝同为时人所述创作,皆要与前者无二?制剧态度已该鼓励,且看且论之又何妨。

    22分钟前
    • 鸦哭魔yakumo
    • 推荐

    这边是誉王配梅长苏 那边是靖王配秦般若 曹丕焉能不赢

    26分钟前
    • 小河子
    • 推荐

    第一集看过来,历史方面不谈,制作还算精良,演员演技基本在线,可以一追

    30分钟前
    • Pierye
    • 力荐

    影视剧历史如果丝毫不能动摇,以后的古装剧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历史喷还是理智看艺术创作,就看观众了。凭良心讲这剧起码值三星吧,细节待推敲,制作精良,质感好,演员演技好,故事还算精彩。描写战争残酷,《十五从军征》足矣。还有把这剧跟《三国演义》比较,真有必要吗?

    35分钟前
    • 菡萏
    • 力荐

    于和伟只要再演一次孙权,他一个人就是一部三国。

    40分钟前
    • 奈果宁
    • 推荐

    看到谈到尚书伪经就暗自赞叹编剧用心,看到兵器的还原度更觉得这份心思如今难得,再加上于和伟的表演,勉强五星。但当我来到豆瓣,才知道有那么多优秀的历史学家在这里做学术研究,只悔自己在京师大学堂白读了这么久,竟还如此粗俗如此不考究如此不学术,咱们俗人都写不出影评,只能打分自白浅薄了

    44分钟前
    • 义理来居
    • 推荐

    质感不错,历史感后面慢慢感受。抛开演员本身,剧的风格看来有吴秀波的气质~

    45分钟前
    • 她莳
    • 推荐

    司马懿跟柏灵筠终于抱在一起了,我正准备感动,弹幕飞过一句话:这剧我都追完了,司马懿啥时候砸缸啊?

    50分钟前
    • 十三
    • 推荐

    16年2月到11月份,《军师联盟》在横店影视城养活了好大一批群演。盔甲重、场面大、还很累、每天要的人都很多,都是打仗!但去这个组工资也高,很多人是又爱又恨。去年没去过这个组的群演都不算真正的群演。翻翻自己的工资单,有30几天陆续去过这个组。制作精良,不像其他赶进程那些妖艳的贱货!

    54分钟前
    • 江南开爷
    • 推荐

    演完刘备演曹操,于老师挺棒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55分钟前
    • 尽欢
    • 推荐

    很多人指出这部剧不尊重历史,可是这部剧的定位本来就不是历史剧啊。又有人说你不尊重历史也行啊,可以根据三国演义拍,可是为什么呢?前人可以编出一本三国演义来,现代人为什么就不能编出另一种三国故事呢?当然有人指出的称谓我觉得有理,编故事也要尊重基本法,所以扣一星。服装画面演技都挺好的

    57分钟前
    • 凌枫
    • 还行

    从曹操死后,出现了神话的张春华、苦情的司马懿以及突然腹黑的曹丕...剧情也开始越来越浮于表面,内容俗套不堪。只有演员的演技、服装、道具依然精致耐看。这不很像我们看的许多低分的古装电影吗?一个华丽的空盒子....打到8.4确实过了.....

    60分钟前
    • Teller小样
    • 还行

    挺好看的剧,我喜欢张芷溪小姐姐的甄宓,一出场就惊艳,红衣更是美爆,她的结局也是惨,但愿来生我们不要再相见。

    1小时前
    • 挽梦忆笙歌
    • 推荐

    除了配乐有点喧宾夺主,节奏有点散之外,情节还挺有看头的,人物也能立起来,比预期好,四星观望,接着看。(第一集的前半部分确实没开好;刘涛适合这种聪明的贤内助形象,比某颂舒服多了...翟天临真好哇,小哥哥算是青年演员里演技相当自然的)

    1小时前
    • 李九弟Jody
    • 推荐

    评分人数过4万了!军师这种题材能有这个关注度也是不容易,金秋再见!

    1小时前
    • 跪求乐透区
    • 力荐

    看皇叔版的曹操 带劲

    1小时前
    • 饮马多瑙河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