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播放:录取通知-正片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录取通知

    录取通知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06

    主演:贾斯汀·朗,乔纳·希尔,布蕾克·莱弗利,玛丽亚·泰耶尔,汉娜·马克斯,哥伦布·绍特 

    导演:斯蒂夫·平克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魔法保姆麦克菲2国语

    • 更新HD

      银魂国语

    • HD中字

      憨豆先生,生日快乐!

    • HD无字

      憨豆先生的圣诞节

    • HD

      爱情大玩家

    • HD

      动物园里有什么?

    • HD中字

      蜡笔小小生

     剧照

    录取通知 剧照 NO.1录取通知 剧照 NO.2录取通知 剧照 NO.3录取通知 剧照 NO.4录取通知 剧照 NO.5录取通知 剧照 NO.6录取通知 剧照 NO.16录取通知 剧照 NO.17录取通知 剧照 NO.18录取通知 剧照 NO.19录取通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高中毕业生巴特比(贾斯汀·朗 Justin Long 饰)被无数大学拒之门外,面对父母的压力,巴特比找了一群和他有同样经历的哥们,租了一栋废弃的两层楼的楼房,自己办起了一所叫“南方哈门工业大学”的学校。这间学校的宗旨就是“谁都能来上大学”。
      原本打算只是为了蒙混父母,没想到一下子就有全美就有几百名遭遇一样的高中毕业来报到。其中一个学生的遭遇几乎代表了这里的所有人――当他收到录取通知时,他的父母第一次对他说出了“你是我的骄傲”。巴特比他们只好忙前忙后,聘请教师、逐渐完善教学设施等。
      随着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另一所“哈门”大学校长的注意……

     长篇影评

     1 ) 只可能发生在美国的学生教学

    讲的是一个高考落榜的男生,先是为了欺骗爸妈伪造了一份录取通知书,没想到吸引了很多落榜的学生过来,他们从没场地没规模慢慢开始整修,自己当老师,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雕刻厨艺瑜伽摇滚等等,遇到了正规大学的挑战,他们去公证,却意想不到地通过自己的理念阐述获得了试运行一年的机会。看完只想说,在美国才有可能发生的事,而且想想而已吧,这样四年真的能学到东西吗,读正规大学平时也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东西啊,看看而已吧。反正也没觉得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看。

     2 ) 我们不可到达的梦想

      其实本来不准备写影评的,因为我懒,可是在这里看到了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批判,于是心中涌动起来写影评的欲望便愈加强烈起来。
      类似的美国青春校园喜剧在豆瓣上的评分都不会太高,我曾经也和用鄙视的眼神对我那些喜欢看青春剧的同学说“姐从来不看这种没深度的片子”。后来嘛,因为是英语专业,所以一般在寝室看的电影都是欧美的,这样看的时候心里负罪感会少一点,呵,于是很多下载了很多类似这种的美国青春喜剧。
      当然了,我也承认,这些电影的套路几乎都差不多,从《大学新生》《律政俏佳人》到《足球尤物》《贱女孩》等等,都展现了一些“非传统”的学生通过“艰辛的努力”和“恶势力”做斗争最终获得认可的故事,不过可能是因为片中的俊男靓女吸引眼球,异或是我是个太容易被感动的人吧,尽管故事俗套但我还是一次次被吸引。
      也许是因为它们给了我一个美好的梦,尽管这个梦终究,无法到达。
      我从来不是属于“异类”的学生,我从小是家长的乖乖女,老师的好学生,成绩好懂礼貌,家里亲戚教育弟弟妹妹时都是拿我做榜样的,呵~虽然没去成那些一度成为我理想的名牌大学,但怎么说这还是一些人羡慕的一本大学。呵~可是我知道,我不是“好学生”,从来不是。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班转来一个“异类”,是在我们学校人尽皆知学习很差有时喜欢打架的学生,老师把他安排在和黑板平行的墙角处。我班那时其实是个重点班,都是些“好学生”,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转到我们班来。
      不知道是不是被这个不同于我们的男孩吸引,我喜欢观察他,其实他是个很安静的男孩,不会打扰别人,上课时自习时他要么在那捣鼓自己的小东西,要么只是静静的注释着墙,目光却深远悠长,仿佛透过墙壁抵达另一个空间。我有时也会和他聊天,我发现他是个很有趣的人,很幽默。
      可是有一天,事故爆发了,那个我们人人都讨厌的物理老师上课的时候扔了他一根粉笔,可能是因为他在旁边玩吧,他就骂了那个老师一句,然后老师就愤怒了,两个人起了冲突。
      班主任知道后很气愤,骂他,然后把他的书包扯出来甩在地上让他滚,书包里的书散落在讲台上,他低着头站在一旁。这时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很自然的,用双脚践踏着他的书。
      那时我的心中有一颗愤怒的火苗在燃烧,我多么想上去阻止那些人,他们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另外一个人,我也好想去把那一本本书捡起来。可是我没有,我没有勇气,我鄙视我自己。
      他因为这件事被学校开除了(这不过是和借口罢了),从此以后我在也没见过他。
      我的故事讲完了,碎碎念般,跟电影仿佛无关,那就简短说几句这个电影吧。
      《录取通知》相对于其他类型校园喜剧来说还是有所创新的,以般一个假大学为故事的推动点是个蛮好的创意,不过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若加上一些因为设施,师资等等的困难来衬托会更真实一点。虽然从开头我就猜到了结尾,但我还是在最后法庭上被B的陈述感动的几乎落泪。我知道这是一部完全虚构的电影,我也不是号召我们都去读那样的大学或者认为传统的学术性的大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部电影不是要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假大学的故事,而是要我们问问自己,你在教育里获得了什么,但又失去了什么?创造,激情,自我,自由....
       我不禁想起了改编自作者真实经历的书籍《窗边的小豆豆》,那个也一样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课程,每天要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巴学园。
      所有小孩,无论残疾还是健康,无论聪明还是愚笨,无论special还是normal,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是我们不可到达的梦想吧。

     3 ) 烂糟的美国娱乐片

    困境——挣扎——反传统——矛盾——煽情——被接受
      
    全都是同一套路,尤其是看了主人公在法庭上慷慨陈词那一段,在不同的电影里出现过无数遍无数遍,看得我不停打冷战
      
    那个和蔼的微笑的花瓶女主角,没一点性格和主见。只是被设定为男主角的奖品了是吧——他没落时她就跟人跑了,他一风光就能得到她了。
      
    除了冲击耳膜的摇滚乐,好像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性了。

    看这电影过程中,我想起几种事物:
    一是我国五花八门的民办高校(我高二时还收到不少莫名其妙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如果在一个学校待了四年交了高额学费,毕业时却集体没有学位证,那绝对是要闹事的;
    二是我们一直以为美国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以此来对比批判我国的应试教育),原来他们更加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啊,更是是把他们的善良和正直都抹杀了。好可怕,千万别出国;
    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师说》,其中提到“相师”论点,就是说人与人不分高低互相学习。还有著名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观念,美国人现在才意识到。
      
    影片的主题很牵强,看似在呼吁“发散思维”和“教学相长”(豆瓣好多影评都是从这个老生常谈的角度高度赞扬这部影片的)。可是这只是空泛的幌子,离经叛道才是这类影片的真髓。
      
    离经叛道是个好题材,许多故事都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其中不乏优秀者。
      
    但是在《录取通知》中,为了表现离经叛道,让它看上去更得人心一些(我虽然不好,你比我更坏,那我就是比较好的),影片把传统设为假想敌,把名校师生都塑造成举止僵硬情感压抑心理扭曲变态阴险的小丑,这种手段——我只能有卑劣二字来形容。
      
    可是到最后呢,他们还是要请求传统(法庭)的肯定,这心态还真是纠结啊。
      
    故事要有有波折才吸引人,这部电影中,所有矛盾都产生于“敌我之间”,人民内部无论多么混乱却始终一片和谐。(写到这里我想说我错怪那个女孩了,除了主人公和那个胖乎乎的男孩,其他人都只是一张脸谱,没有任何性格的展示。)影片前面做了那么多铺垫(精神不正常的男孩、茁壮凶悍的男孩,性感火辣的舞女,退伍老兵摇滚男……),到后来居然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故事发生,实在让人挂念。
      
    也许对一部娱乐片不应该这么吹毛求疵,那我们就来看它的娱乐精神吧。这部电影的配乐不错,但在细节上比较粗糙,没有美国电影惯用的夸张颠覆表现手法,除了整日整夜的狂欢,可能让观众最过瘾的就是那一连串的粗口(从校名SHIT到胖子和新同学套近乎“我手淫时幻想的是你女朋友”)。这样的笑点,难以评价。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电影的画面感还行,音乐不错,节奏也比较紧凑,但故事着实烂糟。

     4 ) 伟大的行为艺术

    一个美国高中生不好好学习,毕业的时候被八个大学拒绝,在家长的压力下想出个歪招,居然编造了这么个大学,并找到一处废弃的建筑装裱之后哄骗家长,谁知这个虚拟大学却招来了大量的学生------都是找不到大学上的高中生!于是,生米只好做成熟饭,且看如何收场......

    我看前半部的时候曾决定给它的评价是“还行”,看完之后,我给它的评价是“推荐”!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梦想,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奇迹。或许你要说电影不就是制造梦想的么,你要说它无非是将大学兼容并包、自由开放、激发潜能的精神拿出来夸张了一下而已,但天底下哪个大学践行了所谓的大学精神??这个虚构的大学做到了!而这个梦想离我们是那么的近,曾经那么深刻的折磨着我们的大学生涯,所以它不是机器人飞越银河系、蝙蝠侠拯救世界的那类梦想,它是我们常提在口头、写在书上却从来没有做到手上的梦想。甚至,甚至,我想,如果在美国真的发生这么一件事,它将是多么伟大的一次“行为艺术”------颠覆传统教育牢笼的行为艺术!当然,即便是幻想,我也只能幻想在美国发生。

    所以,不妨看看此片。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59056

     5 ) 那些我们所不可企及的梦想

    这两天英语课上写作文,让我们写总结,胡乱写了几篇,第一句话却总是:how time flies!
    时间确实过得很快,去年的现在,高考完毕,我还在为我的过去懊悔为我的未来担忧,辗转于各个学校网站之间,然后祈祷志愿能通过梦想能实现。
    而现在,已经坐在一个学校的寝室,在电脑上安静的打字,但内心慌张,因为柜子上还放着即将要考的几堆厚书,需要我在近几天之内背完,然后去考试。
    或者说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活。无奈但必须,繁忙却空虚。
    我的现在和电影中的正统好哈蒙大学一样,虽然在课堂中,但张张都是昏昏欲睡的脸。

    有个朋友说:以前考试的时候老师千方百计的把题捂着,生怕你看到,而现在,老师是千方百计的把题漏给你,生怕你挂科。
    然,这个,就是差距。

    本来以为大学真的如很多地方描述的那样,青春热力四射,是所有人展示自己的舞台,可最终还是明白,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还不如啤酒电脑美女八卦来得畅快。文字中电影中那些最为美好的花季雨季,在我们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已经在厚厚的书堆中过去。
    抓都抓不住。
    站在高处,俯视世界的手段不是没有,却需要建立在每日的追逐漂亮的异性,然后与同学勾心斗角,和污蔑他人刻意讨好老师的基础上。我想我不屑也不能。

    于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终日迷惘。

    记得小时候每当亲戚朋友来访,问起小圈长大后想当什么?
    我总会昂着头,叉着腰,很骄傲的大声说:科学家!
    似乎那样的年纪并不知道科学家是多么一个笼统的范围,我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是否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只是现在,我对于工作的梦想,就是毕业之后考个公务员,兢兢业业平淡乏味的过完一生。如是而已。

    不过在电影世界中,总是有英雄出现的,有的人来拯救地球,有的人拯救生命,有的人拯救心灵。所以在这样一个颓废的教育体制中,是需要一个英雄的出现的,那就是巴特比。当有轻微精神病的学生说:“it was the first time my parents ever said they were proud of me!”他的手夸张的挥舞着,那时候我是被彻底震撼了。
    后来的高潮中,巴特比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快背了下来。
    电影是好电影,但这个也是是电影而已。故事本身很是美丽,但毕竟不现实,罢了罢了,曾经给了我一个梦,虽然永远不可企及,但足够了。

    有过梦想就是好的。

     6 ) You are always accepted.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创办大学?为什么进入大学学习的条件是GPA课外活动leadership?大学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虽然这部影片主体是喜剧片,可是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能一笑了之的笑话。SHIT刚成立的第二天,成群的高中毕业生拥堵在校门口。他们和巴比特一样,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也同样梦想着大学生活。可是那些条条框框的体制和评判标准却活生生的把他们拦在了“正规”大学的门外。愤恨,委屈,甚至不想让父母失望的不甘,让他们理所当然的加入了SHIT这个虚拟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大学”。“正规”大学到底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课程,设施,教授,名义上是正规大学不可缺少的三要素。可是能带来的,仅仅是未来的职业所需,生存之本,然而那真的并不都是我们所向往所追求的东西。

    青春是用来经历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不尽相同。你可以说你喜欢这样的教育模式,喜欢经历四年大学枯燥的学术仅仅是为了今后有个收入可观的工作,今后要赚很多很多的钱奢华的过日子。你也可以说你不喜欢那样,就算没考上正规大学,你依然可以抬起你高傲的头颅,做自己真正爱干的事,圆想圆的梦。这正如SHIT的办学理念,没有什么不可以。我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过你想过的日子。世界上没有幸福的定义,更没有人为成功不成功划过任何界限。上帝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指责,去贬低任何人的想法和想做的事,甚至多数人认为那是荒诞的。

    当我看到那个男孩从人群中举起手,想多次引起巴比特注意让他发话,想说的仅仅只是这是我的父母第一次说为我而感到自豪,真的掉了泪。这也是SHIT第一次让我感到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个实现梦想的地方,更是给予了他们心灵的慰藉和绝望中的希望。看到巴比特为了这帮学生忙里忙外,特地去真正的Harmon学院听课吸取办学经验和教育模式,还为学生们立了一块大白板,让他们写下他们真正想学的东西,真的很感动。激情,创造力,想象力,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可贵太可贵。

    虽然SHIT理论上说的确是闹剧一场,可它所带来的是所有人对大学教育的反省深思和对学生的真正需求的重新认识。让我们放手追逐属于自己的青春吧。没有什么可以害怕。Remember that you are always accepted by yourself. 当你发现青春逝去后年华犹在,伙计,你应该已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7 ) 大哥你考研,考他有啥用啊。

    笑着看完Accepted(录取通知书), 好像找到情感共鸣,夜深了我还是要说几句。

    听说几年考研的人数又创新高。据报道,2010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这也刷新了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

    怎么这么多人都要让自己受罪,不停地考呢?

    电影ACCPETED讲的是高中毕业后申请学校的B一再被rejected,无奈之下做了个假的录取通知书,为了骗过每年掏2000美元给他上学的老爸,还让朋友给他做了个假网站。玩笑越开越大,老爸老妈要送B上学,于是得找学校啊。于是找了一家废弃了的精神病院,然后找一帮学生来充当入学的大学生,骗过了老爸老妈。结果是玩笑开得更大,一大帮没有被大学拒绝的怪胎都跑到这个学校来。。。剧情是典型的美国好莱坞式的情节,被世界遗弃的时候,所有人都将你遗弃,爱情,亲情,友情,事情。最后当然还是以好莱坞式皆大欢喜的情节收尾。

    抛开这些cliché,影片反映的一些东西确实让我们反思。

    大学到底要教学生什么东西?主流传统大学压抑学生的思想,大学里强者压迫欺负bully弱者,冠冕堂皇的校长说:一所学校的reputation靠什么建立起来的?就是学生被拒绝的人数。这突然让我想到原来一个学生被美国大使馆拒签数次的经历。北京东四十条附近的大使馆里坐着一群NBHH的人物,坐在铁窗里,以拒签学生为乐。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被这种思路所主导的:你拒签的人越多,你丫就越NB。

    而B所开始创立的虚拟大学越搞越大,所有人都很HIGH。玩滑板的玩滑板,游泳的游泳,冥想的冥想,玩特异功能的玩特异功能。大家和平共处(当然这是电影啊),主流传统大学里的弊病在这里反倒消失了。

    到大学来,总要做点事情,不能老是玩,是吧。为了设置课程,就去问学生自己想学什么,挖掘学生的优势:

    傻乎乎在社会上处处碰壁遭开除的衰男对厨艺感兴趣,疯狂地投身厨艺,做出最美味的食物;

    患有ADD的衰男在这里冥想,终于可以让世界慢下来了;

    还有胸大的金发美女开始也就像晚点脱衣穿衣的游戏,没想到却挖掘了她们对服装设计的天赋,于是就让他们设计衣服吧。。。

    不管怎么样,每个人到这里都有事可做,而且做得开心,有成就感。

    美国的教育里一直突出的是因材施教,而且美国文化里也强调个性individuality,在影片里之所以能够引起大众共鸣,这也是个主要原因啊。

    最后煽情的高潮部分是在听证会上上演的。办一个学校需要至少三要东西,facility, curriculum, and faculty. 也就是基本设施,图书馆,教室啊什么的,课程,还有教员。 S.H.I.T(short for South Harmon institute of techonology)好像什么都没有啊,没有图书馆,现在谁不可以在网上做研究啊,现在是什么社会了,遇到问题google一下啊,去看wekipedia吧,上面什么没有。课程学生自己开发的,还有教员,学生自己教自己,探索内心,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着有什么不可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冷静而且理性的,但是我无法不被感动。从幼儿园开始老师让我们做这样的人,上中学家长让我们选择这样的大学,学这样的专业,而且还冠冕堂皇,这是为你好,以后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上了大学,找不工作,那就继续读书吧,读研究生,研究什么呢?什么火什么好生活就选什么专业吧。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两个场景。一个是B的老爸对B说:

    Do you want to have a happy and successful life? You go to college.

    If you want to be somebody, go to college.

    If you want to fit in, go to college.

    是啊。这在中国好像更加的严峻。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生命是不完整的,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是被社会遗弃的人。当你告诉别人你只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会用看一只没有脚尾巴剪断了可怜流浪狗的眼神看着你,oh, poor boy.

     

    另外一个场景是B的爸爸去见FAKE Dean,也就是假冒学校主任的桥段。

    大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开始人生旅程,从青少年成长,成熟,成为有责任的社会人。。。。前面说得好啊,最后来一句:Isn’t that a load of horse shit? 难道这胡话连篇么?

    然后又说一大堆,大家都不想听,但是冠冕堂皇的话:we throw a lot of fancy words in front of these kids in order to attract them to go into school in the belief that they can have a better life. 学校把一些花哨而且华丽的字眼给孩子们吸引他们进入学校,而且相信他们会有更好的生活。。。但实际上那是屁话,我们都知道我们只能培养出买主和卖主buyers and sellers,嫖客和妓女pimps and whores.

    。。。

    其实上大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get a good job.

    大家都是混口饭吃嘛。上大学还不是出来有口饭吃。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刺耳,但是特别特别真实啊。现在的大学生量多质差,不是他们进学校的品质差,而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不是么?不是么?

    拉拉塔塔说了一大通,亏我还是个教书的,怎么感觉老是在抨击自己一样。

    想想当年幸好没有去考研究生,否则的话现在就不会来看ACCEPTED,也不敢写出这些东西来了。

    THANK GOD.

     短评

    为所欲为哪家强?美国德州找蓝翔。打开学渣新天堂,放飞自我寻梦想。

    7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我们这代人是这样的长大的:白天在学校高唱建设祖国奉献四化,晚上回家看这样的电影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被美式观念主宰。无从评判孰优孰劣,只是有一点看懂了最可贵:Possibilities

    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好题材,但谈不上好电影,打四星是因为借题发挥很方便。反思教育弊端、探索学习本质是有意义的,但身处Z本主义复辟时代这种白日梦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在教育不影响社会资源分配、工作也不只是为了生存的世界也许有可行性。改革人人会谈,但往什么方向改才是问题,电影里的玩法太反智就不提了,现实中右派那些主张通常不是为有产者谋利益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左派的尝试则在失去W产阶级Z政的后盾之后被定性为W革余孽。

    12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一切不现实的东西在理想主义面前都变得那么可爱而实际。“一直以来我们被传授如何学习,今天,我们反行其道:你想学什么?”

    1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压力更大了

    21分钟前
    • 皮皮哟
    • 推荐

    老实说不太喜欢 “自己创造一个大学”这个立意很新颖 但这个学校真的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被录取的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原谅我的直白) 没有正式教员没有正式课程没有规范管理 对对对我知道外国大学很讲究自由随性 但“你们想学什么 你们自己是自己兴趣的老师”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话没有根基还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 最后的庭辩戏更是儿戏 用感性去打动法律真是幼稚!我是真心希望以后的学校可以真真正正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东西来深究 但起码不是电影这样毫无章法。PS没有皱纹嫩出水还没转变成攻气十足的布莱克莱弗利真的太好看了!还有里面的小卷毛Glen好搞笑做出两杯饮料给男女主3秒钟后就打电话问味道如何这里要笑死!PPS在小孩子们高考的这一天看到了这场电影还是有点感触 知道落榜的难受 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25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屎尿屁的壳,鸡汤的气息,却有一颗实打实的反思核。拍得很年轻,也把很多问题符号化和理想化,但试图瞄准问题并尝试指出新方向才是可贵的,也是美帝一直以来涌现这类片的价值所在:敢于在电影里预演革新,而且还有允许电影演示的空间,说不定最终就推动了现实的革新。本身三星,最后的演讲值一星。

    30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虽然有原型……原型还很屌……但这部电影里,我只看到了一群骗爹妈钱吃喝玩乐把妹的小混球啊……没看出来他们有为”梦想“付出一分一毫的努力啊……

    34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还行

    题材高尚,笑料低俗.

    39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什么是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值得思考。表演很轻松,故事蛮有趣。

    41分钟前
    • 一起吃地瓜
    • 还行

    觉得比预想中要出色很多。什么是教育,你又为了什么去受教育。大学快要读完了,终于发现原来这四年我所要做的就是对自我的一个找寻和定位,我想这比任何一门专业课还要重要许多。(中国的大学实在是一点意思也没有,比shit还要shit)另,这片可圈可点之处很多,ost也很棒let the d

    45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传说中的野鸡大学?

    49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都是奇才

    53分钟前
    • 七月
    • 推荐

    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片,反智情节浓重

    56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较差

    很有意思的影片

    57分钟前
    • 劳而获
    • 推荐

    美国式的无厘头,但是给人的思考却是无限的。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是否有可能按照学生自身的需要而改变,什么是大家想要的,似乎影片也没有给出答案,四年毕业以后又将如何面对?

    1小时前
    • 東寫西讀
    • 推荐

    这片子一定要看 过瘾的很

    1小时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力荐

    故事创意不错...

    1小时前
    • 某茶君
    • 还行

    轻松逗趣的表演,有趣的故事情节,意想不到的感触

    1小时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想法不错.

    1小时前
    • Demi
    • 推荐
    加载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